方士文章 萬世永昌
儒道浩大 千派猶興
自茲以進 可立為行
以上計三十二世字倫依通例週而復始(輪完後從頭再輪)。
注釋
做人應敦厚誠樸,虛懷若谷;承繼祖宗道統,如春草萌芽,生生不息。
行事知節度,順應時宜;志當高遠,操守端正,為人處世皆合乎正道。
效法古之聖賢,研習典章經籍,修德養性,廣積智慧。
若能恪守祖訓,修身齊家,則家聲可久,萬世永昌。
儒家崇仁義,道家尚自然,兩者皆體天地之理,為立身濟世之大道。
儒道已衍百家千派,而理脈未曾中斷,至今猶盛,堪證道統綿延不絕。
吾族子孫,應自勉而奮勉自強,承襲古訓,志行高遠,不負所託。
凡此精神,皆可以為行準,日用而不覺,踐履於身,方無愧祖宗之訓誨。
(楊忠銘 敬釋.楊菁菁 潤飾)
字輩釋義之思與源
在2020年前後的某中秋節,於溪湖西勢厝西安宮,車店武勝宮楊府千歲降乩時,神明特地召喚殿外的筆者入宮,並指示我著手釋解楊氏三十二字昭穆字輩。
當時內心誠惶誠恐,只覺使命沉重而無從下筆。最初認真思考吾族昭穆,雖覺意涵深遠,卻總感彷彿未能完全領會其中真義。
直到某夜靜默無聲,才漸漸體會:這三十二字,不是單純的字輩排序,更是一篇藏於昭穆字輩中的「家訓聖言」。那是一份希冀子孫立身有本、行事有方的叮嚀,一份源自對聖賢精神的敬仰,所以象為家訓語脈。
然而,這份體悟雖難得,卻也無筆墨能將心中的感動與體會悉述。總覺無論怎麼寫,都難以道盡祖先當年凝字立訓時的用心與視野,也難以承載那份恬靜卻深長的教誨。非是不願寫,而是寫不得其神。
多年以來心中常懷重修族譜之念,近年亦已逐步展開,遂於心裡已所能,把此三十二字逐句釋義。雖知仍未臻圓滿,但盼藉此拋磚,能讓楊家子孫得以稍覺先祖所立之志,所得之思。
願吾族後人,能在祖訓的引導之下,時時省思、處事有度,尊重傳統,不忘本心。在各自人生的枝葉之上,延續這份樸實而長遠的根基。讓這一份來自幾百年前的智慧與情懷,能穩穩地陪伴我們的子孫,走得踏實,行得穩健。且不負先祖一番苦心,亦可為後世培下穩固之基,流傳可法之典範。
楊忠銘 敬筆 2025年立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