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族譜探討
2
前十世先祖3
https://www.yangdunsu.org/custom_139181.html 東頂五之三房 - 移居江西弋陽 東頂五之三房 - 移居江西弋陽 東頂五之三房元榮公家族介紹・移江西弋陽 據《溪湖楊姓敦素公衍派大族譜》《南安洽水頭楊氏族譜》彙整 (2025年10月30日・楊忠銘 謹識) 編者前言:本篇據《溪湖楊姓敦素公衍派大族譜》(第254~255頁)與《南安洽水頭楊氏族譜》(第73~75頁)彙整而成。原書「特記以為後人知者」之意,今悉仍之;謹錄於此,庶幾他年如有敦素公裔自江西弋陽尋脈者,得有所稽考。 第四世|元榮公(春榮,字元顯,號「剛烈」) 侃直公第三子,「東頂五之三房」祖。 生於嘉靖壬寅年(1542)。 卒於萬曆己卯年六月二十八日(1579),享年三十九。 原配惠德張氏後改嫁。 其後長子迎節(號「來庭」)尋回父親遺骸,葬回本鄉西姑庵,墓向「坐未向丑」。 另記:與長兄(東頂五之一房祖)元育公繼妣「慈節」王氏,以及元榮公,後來同葬於「肘內佛壠頭加曾按」,墓向「坐癸向丁」。 第五世|迎節(字俞,號「來庭」) 元榮公長男。 生於萬曆丁丑年(1577),卒年不詳。 父元榮公早逝(1579)、母張氏改嫁,迎節時年僅三歲,仰賴大伯元育公之繼妣『慈節』王氏撫育成人,常懷感恩。 娶下洞卓氏;卓氏生於萬曆戊寅年九月十六日辰時(1578),卒於崇禎己卯年三月初一卯時(1639)。 子嗣: 長子:時宗(小名宗仔),早殤。與元榮公同葬於祖墓。 次子:時萃(字集卿,號「亨三」),生於天啓辛酉年(1621)。 卓氏與「慈節」王氏、以及元榮公,同葬於「肘內佛壠頭加曾按」,墓向「坐癸向丁」。 第六世|時萃(字集卿,號「亨三」)與配梁氏 生於天啓辛酉年(1621)。 娶下洞梁氏;梁氏生於天啓乙丑年(1625)。 生子二人:長子鴻俊(1640)、次子鴻賜(1660)。 遷徙紀事:清康熙乙巳年六月(1665),時萃攜兩子鴻俊、鴻賜舉家遷居江西廣信府弋陽縣二十五都何村坂。同年十月返鄉,為父來庭公安葬於「佛壠加曾按」,葬畢復返江西定居。 第七世|鴻俊與鴻賜 鴻俊:生於崇禎庚辰年(1640)。 鴻賜:生於永曆庚子年(1660)。 兄弟於 1665 年隨父時萃一同遷居江西弋陽。 筆者按 「本鄉」此處代表「洽水頭」。 迎節公年幼喪父,由大伯元育公之繼妣「慈節」王氏撫育成人。王氏生於嘉靖丙申年正月十四日戌時(1536),卒於萬曆己未年八月十七日酉時(1619),由迎節公扶柩合葬肘內佛壠頭,壽八十四。 第五世迎節公之妻卓氏:溪湖譜記卓氏卒於康熙己卯(1699);南安譜《洽水頭始祖譜系衍派簿》記載卒於崇禎己卯年(1639)。兩譜同為三月初一日卯時。南安譜記載妣勤順卓氏孺人六十二齡,與崇禎己卯年(1639)相符,故以南安譜為據。 《溪湖楊姓敦素公衍派大族譜》第255頁・原文抄錄 元榮公(春榮),乃侃直公之三子,東頂五之三房祖也。字元顯,號剛烈,生於嘉靖壬寅年,卒於萬曆己卯年六月二十八日。享年三十九。遺妻惠德張氏再嫁,後子來庭,尋其骸回葬本鄉西姑庵,坐未向丑。孫時宗殤後同墓。其長男迎節字俞,號來庭,生於萬曆丁丑年,卒年未詳。妣卓氏下洞人,生於萬曆戊寅年九月十六日辰時,卒於康熙己卯年三月一日卯時。俱與慈節王氏(元育公繼妣)、剛烈公,合葬肘内佛壠頭加曾按,坐癸向丁。迎節父剛烈公早喪,母張氏改嫁,賴元育公繼紕慈節王氏撫育感恩不忘焉。長孫時宗(宗仔)殤,次孫時萃宇集卿,號亨三,生於天啓辛酉年。來庭之次子娶下洞梁氏,生於天啓乙丑年。生二子,長子鴻俊,崇禎庚辰年生,次子鴻賜,永曆庚子年生。時萃公於清康熙乙巳年六月挈俊、賜兩子,一家俱移江西,廣信府弋陽縣二十五都何村坂居住。同年至十月回鄉葬其父來庭公,合葬佛壠加曾按,葬後再去江西,特記以為後人知者。 編者後記:本文依兩譜互校,重整世系紀事與遷徙關鍵時間點,以資索源。 /* ===== 基本設定 ===== */ :root{ --bg: #fafafa; --text: #222; --muted: #666; --accent: #245c3c; /* 莊重的竹綠 */ --tint: #f3f7f5; /* 低飽和襯底 */ --rule: #e5ece8; /* 分隔線 */ --title: #111; } html,body{height:100%} body{ margin:0; background:var(--bg); color:var(--text); -webkit-font-smoothing:antialiased; font-synthesis-weight:none; } .page{max-width: 840px; margin: 40px auto; padding: 0 20px} /* ===== 版面與文字規格 ===== */ .article{background:#fff; box-shadow: 0 1px 3px rgba(0,0,0,.04); border:1px solid #f1f1f1; border-radius:10px; padding:28px} .article *{box-sizing:border-box} /* 主文要求:字級 12px,行距 2(200%) */ .article{ font-size:16px; line-height:2; } /* 標題階層(視覺稍放大,但不影響主文規格說明) */ h1{ font-size:25px; line-height:1.6; color:var(--title); margin:0 0 8px 0; letter-spacing:.5px } .subtitle{ color:var(--muted); font-size:12px; margin-bottom:18px } h2{ font-size:18px; margin: 18px 0 8px; color: var(--accent) } /* 小節與清單 */ section{ margin: 18px 0 6px } ul{ margin: 6px 0 6px 1.25em; padding:0 } li{ margin: 0 0 2px 0 } /* 編者前言/後記(兩種外觀可切換) */ .preface, .postscript{ padding:14px 16px; border-left: 3px solid var(--accent); background: var(--tint); border-radius:8px } /* 若想改為「框框」風格,將上面兩行改成加入 .boxed 類名即可: 或 */ .boxed{ background: #fff; border:1px solid var(--rule); border-left:3px solid var(--accent) } /* 引文區(原文抄錄) */ blockquote{ margin: 10px 0; padding:10px 14px; border-left:3px solid var(--rule); background:#fcfcfc; border-radius:8px } /* 細部樣式 */ .hr{ height:1px; background:var(--rule); margin:14px 0 } .meta{ color:var(--muted) } /* 可選:在行高固定 2 的前提下,讓標題群組間距更舒適 */ .group{ margin-top:10px } /* 行動端微調 */ @media (max-width:480px){ .page{ margin: 16px auto } .article{ padding:18px } h1{ font-size:18px } }
https://www.yangdunsu.org/ 楊敦素公族譜研究與傳承